| 展览会信息
「时代的先驱」来支钢水墨艺术展
4月06日周四
|浙江美术馆
看着来支钢的作品,我不禁想起他的话:“艺术中添加虚假很容易,但真正的艺术是不能容忍虚假的。”这传达了他对艺术的虔诚和向往。他理解创造美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不断挑战和前进,只能通过作品来证明自己。展示给大家的这些作品是他几十年来在“积墨”道路上探索和努力的结果。我们也可以思考这些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美学元素和艺术审美。具体来说,构图、色彩的浓淡、视觉效果和欣赏度等方面都可以进行评价和欣赏。


Date・Location
2023年4月06日 09:00 – 2023年4月19日 17:00
浙江美术馆, NO.138, Nanshan Road, Xi Hu Ward, Hang Zhou City, Zhe Jiang Province
About
壮美而秀丽的“来氏流山水”
新春伊始,又传来了春天的消息。中国画几千年来一直传承和发展的原因有几个。首先,中国画内含深厚的思想养分,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从丰富的传统文化土壤中茁壮成长起来的。中国画是哲学的画、文化的画、艺术的画的集大成者。其次,它依赖于纯粹的笔、墨、宣纸。这些工具的形状、功能和名称几千年来没有改变,但用简短的笔、纸和纯墨可以表现出世界的广阔。第三,无论是景色还是心境,画家们都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技法,创作了大量作品,发扬了代代相传的中国画。安徽省珠城出身的来支钢如同一匹黑马,驰骋于水墨的宇宙。以破竹之势飞奔,用细腻的笔触打动人心,可谓是时代的先驱者。
山水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一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实现古人“澄怀观道”的理想,即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下体验事物的法则和人生的要义。山水画将人的精神世界融入其中,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反映了东方哲学的精神和魅力。来支钢的绘画确实反映了中国画所包含的内在精神和想要表达的外在主题,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和高度。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全身心的创作、与事物的交流、潜意识的思考以及对概念的探索。将可见的自然景象与哲学思考的进步和人文积累结合起来,使画面在遵循自然法则的同时超越了自然的境界。那雄伟的山峰、缥缈的烟雾,通过灵活运用绘画技法,既再现了自然景观,也表达了内心的感受。这是一种绘画的变革,是从量到质的转变,也是从物理运动向精神运动的提升。体现了“美是感性认识的完满性”(黑格尔)的创作倾向和新的美学观念。来支钢的作品之所以充满魅力和启发,正是因为其隐藏的美学要素。
来支钢的绘画基础是中国画的水墨技法,使用特殊的积墨法,追求不加修饰的墨象(用笔墨创作的具体形态)。他最重视的积墨法是他发现的、最适合自己、最喜爱的艺术道路。墨象的创作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法,还需要创造性的思维。古人说“墨分五色”,我认为不止五色,而是“千色”。用墨不仅可以表现浓淡、深浅、厚薄、强弱、明暗、力度,还可以表现出气势。来支钢通过操控墨色的变化,表达物体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视觉效果和画境更加丰富。薄如羽毛的云、厚重的黑雾、耸立的高山、无尽的天空,他用精湛的积墨技法使各种风景重现。他的画作体现了中国画家们信仰和想要表达的传统文化的本质、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民族的灵魂。观看他的作品,感受到中国画和水墨画的气韵。作为中国画家,他恪守中国画的意志,守护中国画的正道。来支钢追求绘画的创新与发展,通过墨色、墨形、墨韵表现自然法则,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的水气、灵气和仙气,将创作过程与作品融合,达到存在与意识的和谐。描绘了澄澈的天空、连绵的山川和河边的鸟儿,作品充满了风情,传递出优雅、雄伟和秀丽。他守护中国画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墨画的优越性,突出和谐的美学,表达了自己的“来氏流山水”。从传统的程式化绘画风格中,找到了自己的风格,这种技法无疑是艺术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来氏流山水是一种传达水墨魅力的新绘画风格,是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的产物,具有新的意义。实在令人赞叹!
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美与创造的心理学》中表达了“所有知觉都包含思维,所有推理都包含自觉,所有观察都包含创造”的基本观点。看着来支钢的作品,不禁想起他的话:“艺术中添加虚假很容易,但真正的艺术是不能容忍虚假的。”这传达了他对艺术的虔诚和向往。他理解创造美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他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不断挑战和前进,只能通过作品来证明自己。展示给大家的这些作品是他几十年来在“积墨”道路上探索和努力的结果。我们也可以思考这些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学术性、美学元素和艺术审美。具体来说,构图、色彩的浓淡、视觉效果和欣赏度等方面都可以进行评价和欣赏。进入21世纪,在人才济济的中国,新人辈出,新事物层出不穷,广受关注。在这种情况下,公平和客观的讨论以及学术评价尤为重要。
据培建先生说,浙江肖峰宋韧艺术院也是展览的主办方之一,同时举办了专业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对来支钢的绘画艺术进行学术交流。我认为这非常有意义。希望专家、学者和美术界人士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说出心里想说的话,从艺术、真理的角度,讨论艺术现状和发展,以及从美术规律和美学原理等审美文化角度对艺术进行评价。可以讨论作品,也可以讨论作者。因为作品和作者是一体的,内在联系紧密。虽然“画如其人”这句话不绝对,但大多情况下是适用的。在艺术现象的背后,是人、人与环境、文化与科学、社会与新知识、思想与分析、时间与历史等的存在。来氏流山水作为一种个人形式出现,但最终是在人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中诞生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生产活动有“内在尺度”,这当然不是客观自然物本身的美,而是艺术语境下人的感知活动的尺度,是马克思所说的“美的规律”。我担任大学院长超过十年,从事美术活动八十年,对于来支钢这样的优秀画家的出现,我感到非常高兴。从他身上,我看到中国画取得了巨大进步。创作需要创新,艺术需要持续发展。那么,如何实现呢?需要精心的教育、细心的培养、共同的支持,尤其是要创造适合人才培养机制的社会环境。这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需要关注和重视人才培养这一优先事项。
时间飞逝,如今的中国画已经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和著名流派。看到画家和作品的数量以及中国画的繁荣发展,大家都会感到高兴。然而,从大国地位、大文化视野和大艺术角度冷静理性地思考,我们的艺术界是否还有值得思考的重大问题?科学界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问题常在我心中萦绕。我已进入80多岁高龄,但依然忍不住问自己:“中国的艺术巨匠在哪里?”“中国还能出现伟大的作品吗?”不得不承认,吴昌硕、林风眠、徐悲鸿、齐白石、潘天寿、黄宾虹、张大千、董希文、刘海粟等大师已去世多年。
谈到这里,我想起了尊敬的学界前辈丰子恺先生的讲话。他的话解释了画家与画作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的联系以及美育的重要性。言简意赅,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适合此时此地:“艺术倾向于客观时,艺术家与作品的联系就少了。反之,当艺术注重主观表达时,作品与人有密切联系,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我喜欢充满感情的作品,不喜欢程式化的作品。就人而言,我喜欢以艺术为生的人,不喜欢拘泥于形式的人。”我就说到这里。
(口述:肖峰,编辑:郭培建)
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浙江肖峰宋韧艺术院院长、西安市人民政府顾问
肖 峰
癸卯年初春
开幕式嘉宾:
中国文联原副主席 覃志刚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 陈加元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 盛昌黎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 孙文友
杭州市政协原副主席 赵光育
浙江省文化厅原副厅长 杨建新
浙江省文联原党组书记 田宇原
浙江省文联原一级巡视员 蒋建东
浙江省统计局副书记、副局长、一级巡视员 吴家曦
杭州市会展业协会会长、杭州市政府原副秘书长 叶敏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高法根
浙江美术馆馆长、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应金飞
浙江肖峰宋韧艺术院执行院长 郭培建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 皮道坚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教育学院院长 黄骏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原院长 任道斌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刚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教育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单增
本次画展统筹者、浙江美术馆原收藏部主任 尹舒拉
中国美院美术中心主任 司文阁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黄河清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策展人 李晓峰
宁波美术馆原馆长 韩利诚
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陶文杰
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杨大伟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魏祥奇
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凌海衡
艺术评论家 姜俊
王少求美术馆馆长 王少求
《国际日报》创始人、熊氏集团董事长 熊德龙
深圳来支钢艺术中心董事长 温长青
中亚集团董事长 周伟国
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谢作盛
西湖艺术博览会总策展人兼秘书长 汪骥
深圳国银租赁董事长 王学东
香港商报总编辑 戴杰
研讨会嘉宾:
研讨会主持:皮道坚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著名评论家
高法根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
任道斌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原院长
周刚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尹舒拉 本次画展统筹者、浙江美术馆原收藏部主任
单增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艺术教育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司文阁 中国美院美术中心主任
黄河清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
李晓峰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策展人
王少求 王少求美术馆馆长
陶文杰 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杨大伟 浙江传媒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教授
蔡树农 《美术报》首席记者
魏祥奇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姜俊 艺术评论家
研讨会主办:皮道坚
主办单位:李可染画院
浙江肖峰宋韧艺术院
实施:国际水墨博览会
深圳市来支钢积墨山水画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展览会备注
展览厅:浙江美术馆4/5/6号厅
研讨会:4月8日下午16:00
指导单位: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
策展人:尹舒拉
组织者:汪骥
项目负责人:赵漫錡
陈列:来帅
采购:张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