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S

现场 | 传承与开拓 来支钢水墨艺术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
2022年4月17日
讀畢需時 4 分鐘
从徽州到首都,从书院到大学,从苏州和杭州到云南、贵州、四川,文人们在优雅的环境中观察山川和云雾,感受自然的风貌。从安徽省南部到喜马拉雅山脉,行走万里道路,体会天道自然的真谛,领悟艺术的真正意义。
坚韧的画家
追梦的勇者
诚实的艺术道士
自幼仰慕范华原、李晞古等圣贤,受到龚半千、黄宾虹、李可染等大师的影响,专注于积墨,克服困难开辟新路,“自由、水墨、道教”是他多年来坚守的梦想。
他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和努力,用笔描绘出华丽的独特世界。他的作品《艺·道》被誉为现代中国山水画的代表作,理论家们也称其为“跨时代的杰作”。这就是画家来支钢先生。
2022年4月17日,“传承与开拓——来支钢水墨艺术展”在中国国家画院开幕。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李可染画院、《中国美术新闻》共同主办,深圳来支钢积墨山水画文化艺术开发有限公司承办。以“传承与开拓”为主题的展览中,展出了来支钢先生的百余幅代表作品,汇集了他40多年艺术创作的成果。超过100位嘉宾、媒体、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齐聚一堂,气氛温馨热烈。
开幕式由《中国美术新闻》社长兼编辑主任王平主持,中国国家画院院委、著名画家李宝林先生和原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美术理论家孙克先生共同宣布展览开幕。随后,艺术研讨会由著名理论家王镛先生主持。
开幕式上,出席的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徐涟、于文江,原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纪连彬,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编辑主任尚辉,中国画院院委、著名画家李宝林,李可染画院院长、日本京都艺术大学教授李庚,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王镛,《美术》杂志原编辑主任、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仲,原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美术理论家孙克,文化学者、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陈传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画家汤立,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方土,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何加林,中国国家画院画家王永亮,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处名誉所长王辅民,中国国家画院人物画所所长李晓柱,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尚可,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企划处处长董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中国国家画院创作研究企划处副处长徐水平,中国美术新闻社副社长张苑,著名画家王世利,书法家李明等。
鄒佩珠先生所写的《传承与开拓》主题,既是对来支钢先生的鼓励,也是对他深切的期望,同时也是画家来支钢先生多年来坚持艺术初心的体现。
在过去40年的艺术活 动中,他深入研究传统的积墨画法,继承了龚贤、黄宾虹、李可染等积墨山水画巨匠的长处,在掌握积墨法则后,不断传承和发展,创新中不断自我提升,逐渐形成了来氏风格。他的作品展现了雄伟壮丽的山水和变化丰富的云烟,体现了自信的时代精神和丰富的精神内涵,成为现代积墨水墨画的代表人物。
此次展览中,画家来支钢先生展出了他多年来创作的各种尺寸、各种风格和美丽艺术概念的杰作,共100余幅,展示了他自身的艺术才能。正如2000年前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曹子建的诗句“文如春花,思如涌泉。发言可读,书写成章”所再现的那样。《艺·道》、《大潮》、《黄山云烟》等大尺幅作品展现了惊人的气势。在山石水等表现上继承了南宋李唐的雄健风范。同时,手卷作品《富春山居图》、《大江东去》、《江雪》通过细腻的积墨表现了天、地、雾等自然景观的空濛,展示了充满生命力的风景。细细品味,笼罩在雾中的景色仿佛是仙人居住之地,让人不禁陶醉其中。
此外,令人瞩目的是小尺幅但富有韵味的写生画。他将感觉与笔致相统一,表现了从“道”中生出的自然率真。
来支钢先生表示:“我的创作中心在于‘变’与‘活’。‘真’是我对艺术创作的态度,艺术家最重要的是保持真实的心、纯净的心。”
来支钢先生以兼具势头和厚度的积墨技法描绘云烟,与道家在中国文化艺术中一贯追求的自然与人类和谐的思想相一致。“道是天地有形无形的结合,思维浸透风云的变化。”画家来支钢先生通过水墨作品传达了道的魅力,以真诚的心再现纯净的自然水墨世界,值得一看。
同日下午,还举行了“传承与开拓——来支钢水墨艺术展”学术研讨会。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王镛(学术研讨会主持)、原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著名美术理论家孙克、《美术》杂志原编辑主任、著名美术理论家王仲、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陈传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社社长兼编辑主任尚辉、著名文化学者、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王鲁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国美术新闻》社社长、编辑主任王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兼博士生导师张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中国国家画院理论研究所副所长陈明。著名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先生也为此次研讨会送来了亲笔信。